黨風廉政
夾江有個振衣崗
在樂山市夾江縣千佛巖萬詠崖峭壁上雕刻著三個碩大的字——振衣崗。振衣崗三個字筆力遒勁、雄渾,觀之讓人為之一振。這三個字為明朝嘉靖年間夾江歷史名人張庭書寫并鐫刻。
“振衣”原本為抖擻衣服、振作精神之意。語出晉代詩人左思《詠史》:“振衣千仞崗,濯足萬里流。”引申為保持自身高潔,去除精神塵污。張庭深感當時世風日下、吏治敗壞,書寫“振衣崗”,意在警醒過往各級官吏。
張庭一生躬身踐行振衣精神。他28歲中進士,官至吏部文選郎中,主管官吏提拔、調配、遷徙。他秉持公正、選賢任能、革新吏治,寧可得罪權臣,也不讓百姓遭殃。他屢遭貶謫,47歲就辭官回家。返鄉(xiāng)后,他樂善好施、著書立學,表現出高尚的情操。他的事跡至今為邑人稱頌,被尊稱為“張?zhí)旃佟薄?/span>
振衣崗位于茶馬古道上由雅安、洪雅到夾江千佛巖入口處。古時雅安、洪雅一帶官員客商等要往樂山、成都或是出川,此處為便捷之地。通過千佛巖棧道后就進入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。因此,在這個“一夫當關、萬夫莫開”的棧道口巖壁上書寫“振衣崗”,就顯得格外引人矚目。
只要人一走進棧道口,“振衣崗”三個字就撲面而來。茶商們途經此處抖抖身上的灰塵,馬商們途經此處理理馬兒的韁繩,目的就是振作精神,進入一片新天地;官員們途經此處面對振衣崗,思考如何為朝廷分憂、為百姓解難,如何保持為官操守。張庭書寫“振衣崗”三個字可謂用心良苦。
共產黨員也需要常常振振衣。當下,看到“振衣崗”三個字,就想到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時時“照鏡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。共產黨員振衣是要抖掉身上的嬌氣、惰氣、怨氣、暮氣……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昂揚志氣,讓我們偉大的黨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,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
其實,共產黨員的“振衣崗”處處都有:民主生活會,群眾路線教育,“三嚴三實”教育、“兩學一做”教育……共產黨員在黨的每一個“振衣崗”面前都要以嚴肅認真的態(tài)度對照理想信念、思想道德、黨紀黨規(guī)檢查自己,不斷洗滌思想靈魂上沾染的灰塵,從而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(tài),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任務。
面對滔滔的江水,面對熙熙攘攘的游人,幾百年來,“振衣崗”三個大字讓人駐足,讓人沉思,讓人警醒。
來源:夾江縣紀委